陳兆棠臨刑照
菜市口曾是明清兩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場,每年秋后處決,皆于此地。聽老人們講,這里殺人后,在地上灑上爐灰,蓋住血跡就賣菜,故名菜市口。
菜市口刑場在宣武門外,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人稱:死門。
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三個大字兒:
后悔遲,可不是后悔遲嘛,都要問斬了,再后悔哪兒還來得及啊。
清代許承堯曾寫詩《過菜市口》頗具聲色: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殺人地方了。
菜市口沒有什么固定的地方作刑場,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戶或者藥店門口,設下監斬官的坐案。
監斬官的高座設于店堂門口,高塔的席棚內放長桌、椅子、鉤筆架、朱筆等。只要監斬官入座,朱筆一點,一分鐘后劊子手的鬼頭刀就砍到囚犯的脖子上。此時死者親屬便以厚禮賄賂劊子手,侍人頭落地時,將一個饅頭塞入脖頸,止住鮮血外噴。
那年頭殺人也可發財,劊子手凡殺一人,遂提頭來見,監斬官照例用朱筆在犯人頭上點一點。那支筆就會有人出高價買去,以壓邪驅魔。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