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是一種回歸“走轉改”記者對話高校學子
“你新一年的愿望是什么?一個23歲的青年,他的愿望是找到一個女朋友,然后帶她去非洲草原,看獅子。這個愿望會讓你聯想到農民工嗎?恐怕大多數人不會覺得這個愿望和農民工有什么關系。然而這確實是一個農民工2012年的愿望。”何盈的一席話讓高校學子靜靜傾聽。
12月29日下午,中央電視臺走基層記者代表何盈、張萍和彭祖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和高校學子就“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采訪經驗進行座談。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長王光彥、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馬俊杰,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在京高校的部分學子參加座談會。
何盈講述了她隨同農民工一起回家的經歷,這位23歲青年的新年愿望讓她十分感慨,一些新聞報道有意無意地為一些群體貼上了標簽,仿佛不同群體就是不同世界的人。走近細看,深入了解,原來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夢想,有郁悶,也有努力,有追求。“做記者的要用心體會。走基層要帶著感情去走,帶著情懷去走。我們可以通過報道為他們摘掉標簽。”何盈說。
何盈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皮里村進行過一次采訪,往返400公里,跟鄉干部一起接42名孩子上學,路就在絕壁上,只能容下一只腳,下面就是滔滔的江水和裸露的巖石。采訪完后,她的同事一個80后男孩哭了,因為皮里村的孩子們太不容易了。
看了介紹視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小黃說:“這樣的采訪真是挺不容易的,那么艱難的路,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讓人佩服。”
“皮里村出來之后,我就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我想做一個褲腿上永遠沾著泥巴的記者,因為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記者應該就是這樣,而且一個褲腿上永遠沾著泥巴的記者是幸福的。”何盈說。
張萍最近的一次走基層采訪是在兒童醫院蹲點,她在兒童醫院連續跟拍了二十幾個孩子的求醫過程,一天深夜在走廊上看見一個趴在媽媽肩上的孩子,正蔫蔫地望著她。后來,他們通過這個孩子的看病經歷,向公眾展示了掛號難、看病難、住院難,拿到交費單更困難的現狀,也真實反映出醫療資源匱乏等醫改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一個節目做了兩個多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