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重慶市工商聯成立60周年之際,28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范照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非公經濟界有著悠久的愛國、敬業傳統,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市工商聯要繼續發揮組織引導作用,讓非公經濟在“縮差共富”道路中發揮更大作用。
重慶日報:我市工商聯是西部地區最早成立的省級工商聯組織,市工商聯的60周年慶典,是全市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市統一戰線的一件大事。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您對重慶工商聯的建設與發展有什么評價?
范照兵:60年來,我市工商聯為重慶乃至全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形成了優良傳統。
市工商聯對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五個促進”。一是推動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2.5萬億元,實交稅金2700多億元,促進了經濟繁榮;二是實現新增就業500多萬人,提供勞動報酬8200多億元,捐資扶貧濟困500多億元,促進了民生改善;三是連續6年成功舉辦民營經濟論壇,引資3000多億元,助推民企上市23家,“走出去”投資40多億美元,促進了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四是累計發展會員7萬多戶,基層商會、行業商會800余個,鄉鎮組織630多個,促進了商會組織建設;五是率先成功開展非公經濟人士擔任工商聯主席試點工作,表彰全國全市優秀建設者300多名,著力打造“新渝商”品牌,促進了“兩個健康”。
重慶日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您認為市工商聯靠的是什么?
范照兵:我認為在于三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助推“縮差共富”、民生導向的科學發展;三是始終堅持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有機統一,有力促進“兩個健康”。
重慶日報:只有繼承傳統才能開啟未來。據我了解,新時代的“渝商”概念,已經被注入新的內涵,您對新時代的“渝商”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范照兵:渝商就是以地域為代表,和重慶有密切聯系的商人的總稱。與浙商、徽商、晉商、閩商等我國其他商幫相比,渝商有著自己獨特的優良傳統和人文精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