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快來品嘗看看新鮮的臺灣檳榔哦。”今天下午,萬寧市興隆檳榔示范基地內,傳出帶有臺灣腔調的普通話叫賣聲。10位穿著性感的臺灣“檳榔西施”正向參加檳榔文化節的嘉賓、游客及媒體記者展示臺灣的檳榔產品及檳榔文化。
據臺灣檳榔協會會長粘七星介紹,“檳榔西施”最早出現在1990年代末,當時有些年輕貌美的女孩為了多賣些檳榔幫家里增加收入就穿著“清涼裝”招攬顧客。其他檳榔經銷商看到效果后也隨之仿效,并且在與其他市縣的競爭中打出了“檳榔西施”的廣告噱頭。隨后,“檳榔西施”就在檳榔攤上流行起來,并逐步發展成為臺灣檳榔文化中的特殊一景。
28歲的“檳榔西施”冰冰告訴記者,她入“檳榔西施”這行已經3年了,目前在臺北新店工作。“檳榔西施最大的特色就是給買檳榔的顧客溫柔、親切的服務。”冰冰這樣總結自己這個職業的特色,“來買檳榔的都是一些工作比較辛苦需要提神的顧客,在他們很勞累的時候享受有活力又溫柔周到的服務,就會感到很高興。”
據冰冰介紹,臺灣賣檳榔的小店就是一個小玻璃屋,有幾平方米,也有十幾平方米,一般只有一個冰柜、一張桌子和一個高腳凳,濃妝艷抹的“檳榔西施”穿著“清涼裝”在店內等待客人上門。除了外形有可看性外,一名合格的“檳榔西施”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調制包裝檳榔,此外,還包括相關禮儀等。冰冰說:“被錄用后老板都會對新進員工培訓一段時間。”
“老板,這款啤酒只有在我們檳榔攤上才有賣的哦。”24歲的菁菁在臺北士林賣了一年多的檳榔,她告訴記者,臺灣的檳榔小店外攤上一般還會擺賣飲料和香煙,在出售檳榔的同時會帶動相關產業產品的銷售額。“我們分早中晚三班工作,一班8個小時。成績好的時候一個人就能賣出六百顆。”記者注意到,菁菁在給賓客遞上檳榔的同時都會附送上一個放有衛生紙的一次性塑料杯子。“這個是用來盛吐掉的檳榔汁的。在臺灣來買檳榔的顧客一般車上都會有專門的杯子,沒有的會主動向我們索取。”
粘七星說:“我從18年前就已經到海南來收購檳榔了。這里的氣候很好,發展檳榔產業是很有前途的。”
(本報興隆12月29日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