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對于中航工業導彈院來說,有著太多象征意義。新一代雷達產品的競標、新型紅外產品設計定型、某型號批檢等9大試驗任務,關乎著奪取“十二五”開門紅和導彈院未來的發展和命運。過去半年以來,為確保完成重大的各項試驗任務,部分干部職工,離別家鄉,肩負使命,征戰大漠,譜寫了一曲大漠壯歌。
試驗隊演繹驚心動魄
試驗基地成功發射一枚地面火箭彈,基地指揮大廳的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產品發射出去的畫面產品拖著壯觀而漂亮的尾煙穩穩滑翔。然而約10秒鐘后,尾煙則開始出現螺旋狀此時,正在指揮大廳觀看試驗的上級領導玩笑中帶著認真對導彈院總設計師樊會濤說:“老樊,這不是你們有意設計成這樣的吧?”樊會濤認真解釋道:“那不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有一些原因。”
雖然試驗結果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是正常的,但后期出現的旋轉問題讓研制人員感到非常疑惑。樊會濤要求,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天,導彈院副總師廖志忠就趕回洛陽開始組織攻關。雖然此時正值國慶節,一直在外場的他回到家,都毫無心情在家過節,而是組織人員進行攻關,外場這邊同時也在組織攻關。決定在國慶節期間要做一次摸底試驗。10月6日,家里和外場同時出發集結,8日把試驗做完。
因天氣原因,10月9日試驗才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產品發射后筆直向前沖刺,沒有絲毫旋轉痕跡。國慶節期間一直忙碌的他們,感受到了一份難得的輕松。
10日中午簡單就餐后,外場試驗人員就趕往下一個試驗任務點。他們行駛在戈壁公路上,一條細細長長的公路延綿幾千公里,橫亙茫茫戈壁灘上。開始車上還有人說話,后來天色漸黑,路越來越難走,大家也越來越緊張,車上變得鴉雀無聲,都緊張地盯著前方。經過10多個小時的緊張行駛,他們于晚上22時才終于安全抵達
中轉地方,而這里距最終的目的地還有200多公里。
第二天一早,就在他們緊張的心情還沒有來得及放松時,卻得知下一個任務撤銷的消息,大家當時傻在那里說不出話。這就是外場,這就是任務,它的不確定性必須讓每一個試驗隊員都時刻緊張準備著。
大漠“航空日”
10月26日,對導彈院來說是一個好日子。更有試驗隊員比喻,這是“洛陽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