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0日報道: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今日表示,為達到在2012年實現(xiàn)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的目標,要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在公共支出盡量向教育傾斜外,還要統(tǒng)一內外資企業(yè)和個人的教育費附加制度,全面開征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比例中來計提教育資金,多方籌措教育經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今日召開聯(lián)組會議,就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張少春是在回答吳啟迪委員提問時作出如上表述的。
張少春稱,《教育發(fā)展綱要》中作出鄭重承諾,要在2012年實現(xiàn)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2010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3.66%,今年為了實現(xiàn)《綱要》作出的承諾目標,國務院專門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的文件,并為此專門召開了會議作出了部署。
在這些部署當中,主要的措施有四條:
第一條是要嚴格地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的要求,即要求各級政府在年初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當中超收的分配當中,都要執(zhí)行法定增長這樣一個法律要求,保證財政支出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
第二條是要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要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新增財力要向教育傾斜,切實做到2011年和2012年的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要有明顯提高。
第三條是要求提高預算內基建投資用于教育的比重。
第四條是要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在公共支出盡量向教育傾斜外,還要統(tǒng)一內外資企業(yè)和個人的教育費附加制度,全面開征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比例中來計提教育資金,這樣來多方籌措教育經費。
張少春表示,目前上述四條要求的詳細配套文件都已經全部出臺,總體落實情況還比較好,政策的效果已經在逐步顯現(xiàn)。今年1—11月份,全國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支出達到12332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8%,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增幅1.5個百分點。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6個百分點。教育費附加征收了1231億元,同比增長46.5%,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了62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9倍。同時預算內基建的教育支出比重也提高到7%。今年的趨勢比去年還要好,估計可以達到今年年初設定的叫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可以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到3.83%到3.86%這個區(qū)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