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加工技術,湘西老爹集團生產出獼猴桃的提煉產品。
“致力于中國獼猴桃、杜仲的產業化和國際化,力爭用5到10年時間,實現產業收入過50億元,帶動湘西50萬中高海拔山區農民奔小康。”這段文字被印在湘西老爹生物有限公司的簡介手冊上,當然,這不是現狀,只是他們還沒實現的夢想。
如何將湘西州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最終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是湘西州決策者們“此前、目前和將來都要不斷考慮的話題”。
遭遇銷售難題
“一畝獼猴桃產果4000斤,能給農民創造5000元的毛收入。在前期每畝投入800元資金后,后期基本不用多少成本了。”老爹生物公司技術人員陳雙平對獼猴桃產業的扶貧作用很有信心,理論上,種植獼猴桃可以實現5倍利潤。
然而,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老爹生物公司每年要在獼猴桃產品的銷售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為了提高在長沙的銷量,老爹生物公司在賀龍體育館設置了一個營銷中心,請來廣東的營銷高手做策劃。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我們的產品,只是都沒形成氣候。”陳雙平坦承。
此外,每年獼猴桃的采摘時間只有40天左右,在另外的近11個月時間里,老爹生物公司只能把獼猴桃儲存在冷庫中,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生產成本。
“從農民手中收購獼猴桃,我們采用的是保護價,從最初的幾毛錢一斤到現在的1塊2一斤,加工成本、運輸成本同時在成倍上漲。”陳雙平說,“盈利其實非常困難?!?/p>
湘西州一名政府官員也坦承:“老爹的獼猴桃產品,比如果王素,每年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內部消化了,企業、政府部門的人購買一些,作為禮品贈送親友了?!?/p>
另一個讓老爹生物公司糾結的問題是:目前湘西有15萬畝獼猴桃基地,但進本地工廠深加工的獼猴桃不到20%,其他的都要靠外地消化,一旦銷售遇到問題導致企業需求減少,豐收的獼猴桃就更加無處銷售,到時農戶們極有可能放棄繼續種植。
拉長產業鏈條
與之相關聯的一個事例是瀘溪椪柑,近幾年瀘溪椪柑滯銷的新聞不斷見諸媒體。湘西州扶貧辦主任宛慶豐說:“農業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脆弱的產業,比如瀘溪椪柑,一旦產量大增或水果品質下滑,銷售就成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