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盲品會上,由五名中國專家和五名法國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對分別來自中國內陸偏遠省份寧夏和法國久負盛名的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進行了評比,兩地各五瓶酒。評審們輕輕晃動酒杯,品嘗了近一小時,最后判定:寧夏勝出。
五種最受喜愛的酒中有四種來自寧夏。寧夏是一個干旱的內陸地區,一些中國最好的葡萄酒就產于此地。排名第一的是中國怡園酒莊(gracevineyards)出產的2009年莊主珍藏(chairman’sreserve),它是帶有濃烈橡木味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零售價在450到500元之間,約合70到80美元。
唯一排名前五的波爾多葡萄酒是羅斯柴爾德男爵精選系列(baronsderothschildcollection)2009年拉菲傳奇梅多克(sagamedoc),味道較淡、水果味較濃。
這樣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因為與波爾多數千年的葡萄酒生產史相比,中國短暫的葡萄酒歷史不值一提。而且波爾多已成為在中國最受歡迎的葡萄酒之一,需求激增導致波爾多葡萄酒受到大肆炒作,消費者也愿意為一瓶酒花上數萬元。波爾多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國就是中國。
但有幾位法國評審對這次比賽的公正性提出質疑,他們說選出的波爾多葡萄酒質量不夠好。
比賽有一項要求是所有的葡萄酒必須價格相近,介于200元到500元之間,約合30到70美元。中國對外國進口葡萄酒的稅收政策使得其零售價增加了近50%,這意味著以西方標準來看,參加比賽的這些波爾多酒很便宜。
法國評審布雷歐萊特(thomasbriollet)說,這樣的評比不公平。他是一名常駐中國葡萄酒進出口經理。
趙凡等中國評審則不同意這種看法。他是葡萄酒市場研究及推廣公司pro-winetraining&consultancy的創始人。他說,與剛剛起步的寧夏葡萄園相比,即使是質量最次的波爾多葡萄酒,釀酒師的經驗也更豐富,銷售的市場策略也更精妙。
一直以來,中國葡萄酒給人的印象是,嘗起來像止咳糖漿、太甜太膩。大規模生產的需求也使得很多葡萄酒生產商更多地關注數量而不是質量。葡萄藤上結的葡萄過多,降低了產品質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