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報道:(記者涂銘)見到宋魚水的時候,正是下午一點半,她正組織一個疑難案件的討論。結束討論后,宋魚水笑著向記者遞過一瓶水,一邊表示歉意,“讓您久等了,事情太多,只能在午休時間把他們叫來談這個案子。”言語中,一如既往地謙遜和隨和。
2009年12月,宋魚水開始擔任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副院長,分管三個業務庭的工作。從知識產權庭庭長到副院長,管理上的事情多了,直接審理案件就少了,即便這樣,宋魚水還是盡量抽出時間和大伙兒一塊討論案情。“只有不脫離案件,才不會脫離實際。”宋魚水說。
采訪中,宋魚水“三句話不離本行”,本想讓她多談談自己,結果沒說幾句還是會提起案子,而只要談起案子,她就會語速加快,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案件的細節、法律問題、自己的思考,宋魚水娓娓道來。
在宋魚水心中,當事人的分量總是最重。盡管開庭少了,但宋魚水總會排出時間和要求見她的當事人見面。“剛當上副院長那陣子,宋院長嘴上不是裂口子就是起泡,后來我們才知道,她和當事人一聊就是半天,還跟著當事人著急上火。”知識產權庭副庭長楊德嘉回憶。
在海淀法院年輕法官曹麗萍眼中,宋魚水是一個“絕好的傾訴對象”,“只要見到當事人,她都會耐心地聽完牢騷,然后仔細對他們說案情、講法理,再怎么較勁的當事人也不會胡攪蠻纏了。”
宋魚水給我們講起了她2008年年初參與審理的一起著作權糾紛案件。原告是一個小伙子,提出的訴訟請求比較高,但又沒有證據,宋魚水組織了多次調解,經常下班后還和小伙子溝通案情,可原告堅持自己的主張,調解未果,最終被法院判決敗訴。雖然小伙子后來選擇上訴,但事后他還是給宋魚水發來短信,“謝謝您宋法官,雖然敗訴,但是您的努力,讓我還保有對法律的信心!”
“他的短信讓我很欣慰。雖然二審他還是敗訴,但我相信,經歷了這個過程,若干年后,他或許會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回憶,會對法律和規則有一種敬畏感。”宋魚水說。
曹麗萍2006年7月畢業后進入海淀區法院知識產權庭工作,她告訴記者,宋魚水經常對年輕法官說的一句話就是,判一個案子,對于當事人來說,是關乎自己一輩子的事,法官一定要對每一個案子、每一位當事人負責。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