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新社發
中新網南京12月30日報道:(強薇)30日一早,南京市民李阿姨逢人就說:“牛奶漲價了,每月又要多花十幾塊錢,明年看來要改喝豆漿了。”繼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的牛奶集體漲價后,南京本地奶企衛崗乳業也調高了產品價格。面對民眾的抱怨,該公司市場部部長助理曾華薪表示:“企業也在面對成本上升的壓力。”
李阿姨喝衛崗的瓶裝奶已經有好幾年了,她每月都會為家人訂上兩瓶220ml的衛崗消毒牛奶。但這幾年牛奶的價格一直在上漲,從剛開始的1.8元/瓶慢慢漲到今年的2.1元/瓶。前幾日,送奶員上門收奶費的時候又送上了新的報價單,從明年1月1日開始,每瓶牛奶價格又上漲了0.2元。
對此,李阿姨很不能接受:“1瓶牛奶2.3元,1個月就要多花12元。漲價是因為營養多了,還是味道變好了?這幾年牛奶味道越喝越淡,價格倒越來越貴。我看還不如改喝豆漿算了,價格要便宜一半。”
不僅是入戶奶價格上漲,江蘇省物價局通過對超市及廠家的調查發現,光明、伊利兩大品牌各款鮮牛奶在江蘇的售價近期都有上調。其中,光明上調10%,伊利上調8%,南京市場950毫升一盒的光明優倍高品質奶售價從15.9元漲到了16.9元。
曾華薪表示,奶制品價格上調,企業也純屬無奈之舉。“奶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費用的上漲對企業壓力較大。而今年飼料價格的大幅增長也使得奶源收購價從3.2元/斤漲到了3.6~4元/斤。”他還略顯委屈的說,“作為以保鮮奶為主要產品的奶業企業,物流成本的上漲進一步增加了衛崗的成本壓力,我們已經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消化。”
“近期奶業企業集體漲價,是今年一年成本上升的結果。年初的時候,cpi處于高位運行,國家發改委曾約談中國奶業協會,35家奶業協會副會長及常務理事單位均承諾奶制品不漲價。現在cpi漲幅回落,奶制品價格開始上漲,其實是早就有提價的意向。”江蘇奶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奶企集體漲價并非價格壟斷,倒有可能是“大企業漲價,小企業跟風”,只能說明大小奶企均有漲價的需求,是市場調節的結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