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30日報道:(記者潘清沈而默)30日15時整,a股市場以一波溫和反彈,結束了2011年的全年交易。幾分鐘后,上海股民鄭詠琪像往常一樣記錄好當天的交易明細和市值變化。關閉電腦上的網上交易程序后,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2011年,鄭詠琪在股市中的資產損失了22%,這與上證綜指的全年累計跌幅基本相當。對于有著10多年股市投資經歷的鄭詠琪而言,這個結果并不出乎意料,卻仍讓她感到疼痛。
和鄭詠琪一樣,中國股市在焦慮中告別了2011年。
在這一年里,中國股市遭遇內外交困。歐債危機、美債危機接踵而至,全球經濟復蘇腳步受阻。國內cpi居高不下、經濟增速下滑。在政策面、基本面的重壓下,股市難以止住估值中樞下滑的腳步。頻發的“黑天鵝”事件,更令市場雪上加霜。
有關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回落、政策調整無疑是2011年a股熊市的主要原因。
“中國宏觀經濟成長性仍維持在9%以上,是世界上增長力最強勁的國家。然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一塌糊涂,可謂熊冠全球。”經濟學家劉紀鵬在其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慨嘆。
2011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分別以2199.42點和8918.82點報收。按照收盤點位計算,兩市年內累計下跌21.69%和28.4%,跌幅遠遠超過歐、美、日等主要成熟市場。
在全年融資總額超過2200億元的同時,a股市場總市值“蒸發”了逾5萬億元。截至年末,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分別回落至13倍和23倍附近。這意味著這個亞太地區最活躍的新興市場,基本失去了相對于成熟市場應有的溢價。
不過,2011年歲末滬深股市走出的一波“三連陽”行情,讓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們對即將到來的2012年仍心懷期待。
這種期待建立于人們對于估值見底、流動性見底的判斷。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a股市場曾分別因資金供求極端惡化和經濟極端惡化,在2005年11月和2008年10月兩度探底。而以當時的估值水平為標準來看,當前市場已經處于底部區域。
“未來探底成功后,市場將呈現震蕩反彈格局,而反彈的動力來自政策轉向。”楊德龍說,在通脹下行趨勢確立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放松力度可能超出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何濱也認為,在整體形勢不容樂觀的背景下,a股市場并非毫無機遇可言。海外微弱的復蘇力量、國內政策的適當寬松,以及流動性的正向累積都會促成市場的階段性機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