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2月30日報道:(記者侯嚴峰呂福明)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山東經濟如何穩中求進?山東省的“盤算”是:2012年,從優化投資結構著手,安排規模以上投資2.66萬億元,為實體經濟強筋健骨,為經濟轉型活血化瘀。
讓實體經濟活起來
近年來,隨著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上資金供應相對趨緊,實體經濟出現“空心化”現象。尤其作為就業主力軍的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融資難題。據統計,目前山東實體經濟資金缺口達4000億元,創歷史紀錄。
今年下半年以來,山東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和財政收入等指標增幅均呈回落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這反映外部需求減弱和企業經營環境趨緊的影響開始顯現。“明年信貸閘門放松程度有限,中小企業仍面臨很多困難,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穩增速仍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郭述禹說。
今年山東經濟增速逐步趨穩,為深化改革、治理通脹、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讓山東人更有“底氣”的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已明顯增強。
據了解,2012年山東將安排規模以上投資2.66萬億元,加快實體經濟發展。其中,社會民生3000億元,現代服務業7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4600億元,技術改造7800億元,農林水利750億元,交通860億元,能源1160億元,城建與環境保護1460億元,八大重點領域的投資占全年計劃總投資的86%。
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超超說:“發展實體經濟,就是要引導各類市場要素特別是資金、人才、技術等,更多地向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實體領域集聚,這與山東的結構調整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
讓區域經濟靚起來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被確定為國家發展戰略,山東區域經濟有了兩大強勁“引擎”;最近,國家批準沂蒙革命老區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及山東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方案,這標志山東區域經濟發展又增添了兩大“助推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