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南視窗12月31日報道:(記者寧遠)海南島的土地究竟有多肥,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最近完成的《海南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報告》告訴了人們答案:海南島80.47%的土地質量達優良級水平以上,良好水平亦占14.42%。
記者從海南省地質調查院獲悉,該院提交的《海南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報告》日前通過專家的評審。“海南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項目,旨在對海南土地質量、價值及風險進行評估,為土地利用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在此前,海南地質專家經過7年的調查和勘探,在海南島發現了中國迄今面積最大的富硒土壤。
據介紹,“海南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項目是對海南省陸域主體“海南島”開展的1:250000省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項目。該項目隸屬于“全國土壤污染現狀調查與污染防治”國家專項,是在海南島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和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基礎上,充分利用評估區范圍內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中土壤、地表水(及農田灌溉水)、大氣干濕沉降、化肥、農產品等多介質樣品,對土地質量、價值及風險進行評估,為土地利用和規劃提供依據。海南地質專家們為完成該項工作,歷時3年。
據了解,2011年12月12日-14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在湖北武漢市對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提交的“海南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報告”進行了評審,評分93分,評為優秀級,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中國地質大學生態地球化學首席科學家楊忠芳教授對此項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項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面反映了海南島土地質量地球化學狀況,對海南島土地質量管護、科學規劃利用和挖掘土地資源潛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據悉,該項目取得了8大研究成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