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經濟日報十大國際經濟新聞”評選結果今日揭曉。本次評選活動時間為12月3日至20日,采取網友投票與專家投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網友和專家的投票權重各占50%。本次活動由經濟日報社國際部與中國經濟網聯合舉辦。
活動開展期間,廣大讀者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登錄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中國時間”平臺,對本報初選的15條國際經濟新聞條目按規程投票。與此同時,本報也舉行了“經濟日報國際經濟回顧與展望座談會”,邀請知名國際經濟問題專家投票評選“十大國際經濟新聞”,對今年世界經濟走勢進行回顧并對明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分析和預判。我們將專家投票結果與網上投票結果加權平均計算后,最終選出了今年的“經濟日報十大國際經濟新聞”。
2011年的世界經濟形勢陰多晴少。年初以來,歐債危機不斷發酵,美債問題波瀾迭起;西亞北非的政局動蕩也使得國際油價波動明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經濟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更加凸顯;但同時在危機之中,世界經濟復蘇的希望也在孕育。為使廣大讀者及社會各界共同研判世界經濟形勢,變“危”為“機”,為2012年發展做好準備,我們在公布有關評選結果的同時,也將各位專家的部分發言在本版刊出,以饗讀者。
1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多國政府首腦更迭
進入2011年,已經持續一年多的歐債危機出現愈演愈烈的態勢。三大評級機構不斷下調有關國家信用評級,使得歐債問題日趨惡化。10月26日到27日,歐盟各國領導人召開21個月內的第14次危機峰會。各國領導人同意提高“歐盟金融穩定機制”的規模至1萬億歐元(約合1.4萬億美元)、強迫私人投資者接受50%的希臘債券減記、推動歐元區銀行籌集1060億歐元(約合1460億美元)的新資本、延長一項價值1300億歐元(約合1790億美元)的希臘最新援助計劃。歐債危機在歐洲接連引發“政壇地震”。從愛爾蘭到葡萄牙,再到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深陷債務危機的上述五國政府首腦無奈提前離開執政寶座。
2美債問題成為頑疾主權信用評級下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