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積極扶持沿山村民種植石榴,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目前,我市石榴種植面積達7.1萬畝,已成為全國六大石榴主產區之一。
石榴的科技研發帶動產業鏈延長潛力有多大?小石榴做成大產業還需要什么?12月24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牛弩韜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明華、副市長莊東飚、市政府秘書長胡永達一起,訪專家,進榴園,走協會,問農家,實地調查研究我市石榴產業發展的大計小情。
張敬富是我市軟籽石榴研究所所長。40多年來,他全身心地撲在了軟籽石榴的新品種研究、栽培技術和推廣基地建設上。牛弩韜一行來到張老家中拜訪,從張老親手培育的軟籽石榴一號、二號,到淮北未來石榴產業發展,大家暢所欲言、相談甚歡。
“石榴的科研很重要,還要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再把吃石榴變成喝石榴(酒或飲料產品)?!睆埨系倪@一番話讓大家非常贊同。牛弩韜告訴他,我市各級政府都在研究如何延長石榴產業鏈,把小石榴做成大產業。
牛弩韜一行與張敬富一起來到烈山區塔山石榴基地,走進榴園村石榴示范園、石榴古樹園,向塔仙石榴專業合作聯社負責人了解石榴種苗選育、新品種示范種植以及種植、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牛弩韜一行還隨機走訪了榴園村的幾位石榴種植戶。77的張厚昌老人種了幾十年的石榴,在市里工作的兩個孩子幾次要接他和老伴一起生活,他都因為舍不得自己的3畝石榴而沒有去。“加入了聯社,引進了新品種,今年賣了4萬元?!薄罢谥匦乱巹澖ㄔO石榴種植基地,以后這里基礎設施好了、石榴面積大了,來參觀的人也就多了,你家的石榴會更好賣!”胡永英一家5口,近20畝石榴今年卻只賣了4萬元?!霸趺催@么少???是產量上不去嗎?”“舍不得修剪,掛果太小、賣不上價!看來得跟技術員學學咋剪枝?!迸e箜w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小石榴要成大產業,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擴大種植規模。要將石榴的種植、科研與農家樂旅游相結合,賦予石榴產業文化底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引進石榴深加工企業,延長石榴產業鏈,實現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要整合省、市各級補貼,認真論證石榴精品園規劃可行性,并立即著手建設石榴研究所,在普及科技知識、培訓農民的同時,切實承擔起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引進以及示范培育任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