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的數億元“保命資產”,僅憑當地有關領導“打招呼”、村干部“研究決定”、鎮街辦事處主任“同意處置”,就被私自低價變賣,數千名群眾不知情。最近,這起發生在廣東鶴山市的“權力買賣”,因群眾舉報被戳穿。
誰為私賣“保命資產”開綠燈?圍繞一系列疑問,記者追蹤調查。
“下蛋的母雞”被私賣失地農民“不知情”
在廣東江門市所屬的鶴山市沙坪街道辦事處中東西村,因為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當地政府要求開發商配套建設沿街商鋪和標準廠房,置換給村集體,為失地農民養一群“下蛋的母雞”,作為今后的生活保障。
但讓4400多名村民沒想到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保命資產”,卻被當地個別干部“合謀”變賣,從中漁利。企圖侵吞這批集體資產的,首先是村支書兼村主任馮維根。
“大家獲知情況后,多次向上級政府舉報、投訴,表示強烈抗議。”馮其柏等村民說,但因為馮維根等干部暗箱操作,長時間未引起重視。
接到群眾舉報后,記者曾詢問馮維根。他承認“村里商鋪已賣掉了三分之二”。據馮德洪等村民估算,屬于村民集體所有的沿街商鋪,市值超過5億元,但實際入賬卻只有6000萬元。中間的“巨額價差”究竟是被惡意“低價賤賣”,還是被人侵吞,不得而知。
馮維根辯稱,當時變賣這些集體資產時,“由幾十名村民代表同意”。
但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均否認知情。他們表示,“賣掉集體資產,完全是少數村干部的秘密行動。”
村民馮柏昭說:“這么大的事,根本沒有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沒有得到村民大會授權,也沒有評估和合法拍賣。”
據鶴山市民政局副局長劉錦棠介紹,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需經多數村民討論通過,“中東西村沒走這一程序,涉嫌違法,變賣行為當屬無效”。
但據記者了解,該村大部分集體物業資產已“合法”易主。鶴山市住建局提供的《查詢結果通知書》顯示,已有300多個原權屬中東西村的商鋪被交易過戶。最近一宗過戶手續,發生在2011年11月21日。
因為數億元“保命資產”被私賣,不少村民擔心未來生計。“土地沒了,集體資產的收入也沒了,今后大家靠什么生活?怎么養老?”
上級領導“打招呼”村鎮干部“蓋公章”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