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2月26日召開的全省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為落實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的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具體要求,我省明年將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節水、節肥、節能等實用技術,推廣集約、高效、生態養殖技術,降低農業污染源排放量。
“十二五”期間,國家首次將農業污染源和機動車尾氣納入節能減排控制范圍。我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數據顯示,農業源污染物排放物對水環境影響較大,全省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30.41萬噸,其中廢水中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6.38萬噸,占21%,農業源也是廢水中氮、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把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氮氨作為污染物約束性指標,并要求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的比例達50%以上。對此,我省將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推廣節肥、節藥、節水和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工程,通過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控制城市和工業“三廢”等外源污染,加強農業生產投入品管理,減少農業自身污染物排放,實行生產過程清潔化。
我省近年來畜牧業發展迅速,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日益增多,已成為農業污染源中的最大源。針對此,我省將加強畜禽養殖場環境治理,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推進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和種植業協調發展,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氮磷排放,對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設施化處理等先進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加強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