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即將臨近,可疲軟的稻米市場依然沒有起色。近日,湖北省襄陽市優質稻(國家二級優質稻)收購價每市斤1.30—1.33元,特二米出廠價2.16—2.17元,分別比高峰期的三月份下降0.08—0.07元和0.0.04—0.03元。
糧食增產豐收,供給充裕提振了市場信心。201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7121萬噸,比上年增長4.5%,刷新了連續八年增產豐收的歷史性紀錄。糧食的增產豐收,加上近40%的庫銷比,給糧食消費者釋放出了倉廩足的強烈信號。由于終端市場穩定,稻米市場價格高位回落。
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沒有啟動,稻谷收購缺資金支持。由于今年稻谷市場價高于最低收購價,加之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沒有出臺,作為糧食收購主渠道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缺乏政策性貸款支持,在有限的自有資金用盡之后,無力再繼續收購。
稻強米弱格局下,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積極性下降。持續的稻強米弱行情,導致糧食加工企業難以支撐。小型大米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機,大中型加工企業生產利潤已降到最低水平,每噸僅有20元左右的利潤。若不是為了維持客戶和市場,大多數大米加工企業也將關門歇業。
時近年末歲尾,雙節臨近,節日消費將對大米市場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考慮到供給充裕,稻谷、大米價格的回升幅度十分有限。
從目前情況看,不僅包括湖北省在內的南方中晚稻米市場冷清,而且我國糧食生產最具潛力的東三省粳米市場也同樣不振。
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產。當前糧食流通不暢的問題已經影響到糧食生產。今年的糧食生產是在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糧食增產豐收,但種糧農民的純收益卻相對下降。目前的糧食收購價格基本下降到生產成本以下,不但不能彌補生產成本,而且也不能獲得再生產所需要的利潤及資金,農民進行糧食再生產難以為繼。
雖然我國取得了糧食生產八連增的非凡業績,但是,在新的高度上保持增產豐收難度很大。我國目前的糧食供求從總體上看,還是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持續增產的艱巨性與糧食消費需求增長的剛性矛盾必須要認真解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高度重視糧食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確保農民生產的糧食能夠賣出好價錢。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國家要及時出手,出臺諸如玉米、大豆的臨時收儲政策,以提振稻米市場,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持續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龔錫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