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超市里稱之為“概念蛋”的雞蛋,可謂五花八門:什么無公害蛋、有機雞蛋、初產蛋、月子蛋、靈芝蛋等有近30種,光土雞蛋就有山地土雞蛋、散養土雞蛋、生態土雞蛋等不同叫法。雞蛋一披上“概念蛋”的馬甲,身價立碼翻番,比普通雞蛋高出2-3倍,甚至數十倍。上月,在武漢舉行的農博會上,有一種“靈芝蛋”,售價6元一枚。前不久,在四川“雙流首屆生態農產品展示拍賣會”上,一籃裝有40枚的“谷蟲蛋”加“初產蛋”,竟拍出了3000元的“天價”,一枚高達75元,令人目瞪口呆(12月22日、31日《四川在線》)。
同樣是從雞屁眼里出來的蛋,“概念蛋”為何名目如此繁多,身價如此不菲?其原因就是這些“概念蛋”多打健康牌,自詡比普通雞蛋更天然、更安全、更營養。果真如此嗎?記者通過對雞蛋的生產源頭、流通環節進行探訪,揭開了“概念蛋”的廬山真面目。原來這些“概念蛋”之所以身價倍增,多是人在“搗蛋”。
其一,玩弄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產物。概念是前衛的、新穎的、潮流的。雖然概念有未來的趨勢、背景有畫面和嚴格固定內容,但它不是實在的,而是想象的,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一些人正是抓住了概念的模糊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將概念玩弄于股掌之上,在雞蛋名稱上大做文章,名目繁多的“概念蛋”應運而生,堂而皇之地走上超市。這些“概念蛋”到底是什么?因為其名稱抽象空洞,含糊不清,所以“搗蛋”的、賣蛋的、吃蛋的,誰也說不清。比如,何為“初產蛋”?從字面上看,可能是指小柴母雞第一次下的蛋。“初”字又有“初夜”之意,這就引人浮想聯翩:處女的“初夜”最珍貴,而小柴母雞初次下的蛋當然也就最值錢了,所以就賣到6元錢一個。那到底是否是小母雞的“初夜”,無從檢查,無以證明,那就憑想象豐富的消費者去聯想了。因此,那些“初產蛋”、“月子蛋”、“草雞蛋”等,玩的是概念,貼的是標簽,騙的是傻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