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南美出現干旱天氣以及國家收儲政策出臺等利好因素作用下,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價格均出現顯著回升走勢。其中豆類谷物反彈幅度較大,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但受基本面影響,白糖價格卻持續回落,農產品走勢分化加劇,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
炒天氣,豆類、谷物價格大幅反彈
此前因受到歐債危機及南美豐產預期的拖累,國際農產品價格曾一度大幅下行。其中cbot大豆在12月14日盤中收挫1100美分/蒲式耳下方,創下了自2010年10月份以來的新低。
不過此后價格開始震蕩回升。南美干燥天氣成為豆類反彈的關鍵因素。由于持續降雨偏少,巴西、阿根廷的干旱持續加重,這讓市場投資者擔憂南美大豆供應將難以達到此前預期的巴西7500萬噸和阿根廷5200萬噸產量。此后,商品基金開始增持豆類多單,并推動美豆一路上行。截至12月30日收盤,cbot大豆主力合約收于1207美分/蒲式耳,相比低點反彈超過1美元。
國內豆類市場受外盤帶動也出現可觀漲幅,除此之外,國家將新年度國家臨時大豆收儲價格提高至4000元/噸也給國內豆類市場帶來提振,加速市場反彈。玉米、小麥、早秈稻等谷物也同步止跌回升,除了受到外盤帶動外,市場對未來國內谷物需求增長預期較為強烈,這也抵消了國內谷物大豐收的利空影響。
而機構預測,南美拉尼娜天氣已形成,后續的天氣炒作恐短時期內難以消除,南美干旱天氣的進一步演變,對國內農產品尤其是主要糧食價格的影響料將繼續,有望繼續推動上述品種短期內繼續走強。
不過相比較豆類、谷物的強勢表現,國內白糖期貨走勢卻慘不忍睹。自進入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白糖期貨價格便一路下行,周五(12月30日)鄭州白糖期貨主力1209合約收盤下跌96點收于5930元/噸,盤中最低觸及5899元/噸,相比年中高點下跌近20%。這在其他農產品整體反彈的大環境下,白糖表現堪稱另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