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微博中所提到的“爭議項目”———“中軸北端鐘鼓樓區域”項目。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尹稚1月2日下午開始在微博上炮轟清華大學校長顧炳林。尹稚表示顧炳林以及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鄧偉涉嫌貪賄行為,并與一個叫“波士頓設計院”的機構有不正當合作關系。但一天以后,尹稚又發“微”稱,一天前的“大義舉報”不過是一席“醉話”。(1月4日光明網)
尹稚沖冠一怒,引來觀者如堵,他用尖銳的表達、憤慨的舉報,把自己塑造成了既悲情又勇敢的反腐英雄,如其所稱,“我的述職報告和辭職報告已寫好了,1月4日交,就算是告別辭白了,這件事起于打假,可能終于反腐……”哪知風云突變,時隔一天,尹稚似乎慫了,先是刪除相關微博,然后稱舉報風波不過是一場“醉話”——“盛怒發微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酒駕,可以不戒酒,可以不戒微博,但一定戒酒駕。”
無論舉報還是認慫,這都是尹稚的權利,將“盛怒發微博”調侃為“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酒駕”,也是其自由。但是,舉報風波不能就此畫上句號,即便是“酒駕”,也應該承擔“酒駕”的后果。關鍵是,究竟是醉話還是酒后吐真言?
首先,尹稚的舉報得到了重量級同行的“力挺”,由此可證明其言不虛。比如,清華大學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劉力透露:一掛洋名的設計公司,有本事在北京老城敏感地段拿到項目,設計了大量假古董,(設計能否入目大家自己看)惹歷史古建保護人士抗議,規劃設計界非議者眾,后動用清華校長說情擺平,導致剛烈的清華規劃院尹院長憤而辭職。又是假古董,又是清華大學校長擺平,可以佐證尹稚所言并非醉話。
其次,即便是醉話,也涉嫌侵犯了他人權益。比如,尹稚稱,“清華歷史上最無恥的校長顧炳林我告訴你:我會一查到底,朱某人到底給了你什么好處!”“波士頓的雜種:老子平時百事纏身沒工夫理你,誰教會了你官商勾結,誰教會了你走裙帶關系,誰教會了你賄賂官員,誰教會了你腐蝕干部,放馬過來,我會讓你和你的主子都死無葬身之地”。這些表達很極致,不只是道德批判,更是火藥味甚濃的公開舉報,已經給當事者造成惡劣影響,不能簡單地用醉話就草草收場,比如當事人是否接受醉話說?尹稚是不是該公開道歉、挽回當事人的損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