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公開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于2011年最后一天截止,共征集到近300種檢測方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眾提供的檢測方法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嚴格的專家驗證:先進行分門別類,由專家委員會確認哪些是有希望的,確定有無必要進行下一步的“盲樣”考核。
檢測地溝油對技術要求很高,一般公眾似乎很難給出專業意見。而且之前征集到的由多家技術機構提供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已被證明無法識別地溝油,那么如何讓公眾相信,此次征集到的300種檢測方法,就一定有破解之策?推薦閱讀超三成政府采購預算今年起面向中小企業 明年電煤供應不容樂觀 促銷費新政措施有望本周公布 中美俄擬聯手反制歐盟碳稅隆胸危機牽出英國整形業黑幕組圖:2012你最想要什么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湯敏:實體經濟貧血究竟啥原因
地溝油之“罪”并不是最近才被發現,倘若民間有破解地溝油檢測難關的高招,恐早已向國家申請專利,根本無須等到現在。何況征來的檢測方法也要首先過專家委員會這一關,根據他們提供的思路和辦法來進行認定,打上如此明顯的專家“痕跡”,這樣的公開征集本身就打了折扣。
這樣說無意質疑衛生部的公開征集之舉,能主動征求民意已是一種進步。但相關負責人明確說了,要準確識別地溝油,確實有很大的技術難度。而且世界各國的經驗也表明,地溝油的檢測一直是個國際性難題,還沒有哪個國家有所突破。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么同樣缺乏技術檢測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卻能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因而,一味糾結于檢測技術的方法論,并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別人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根治地溝油的成功范例,大可以借鑒之,走出“技術依賴癥”的思維定性。
細究起來,國際上根治地溝油的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類似我國香港、德國、美國等采用的從源頭抓起,通過立法嚴禁餐飲企業直接傾倒和售賣地溝油;另一種是像日本處理地溝油的財政補貼模式,政府在預算中拿出大量的環保經費,補貼給提煉生物柴油的燃料廠,餐飲企業將地溝油賣給燃料廠的價格,要高于賣給非法加工地溝油的企業,從而切斷非法收購的渠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