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各地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將“五個三”始終貫穿于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始終,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江蘇實際的路子?!拔鍌€三”,即堅持三個結合、落實三個保障、突出三項重點、發揮三個積極性和防止三種傾向。
堅持三個結合。一是堅持將連片整治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按迦菡麧崱笔巧鐣髁x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重要內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各地在動員部署、制訂方案時都將兩者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二是堅持將連片整治與重點流域治理相結合。把位于國家確定的重點流域的縣(市、區)作為示范整治的優選地區。2010年,首批確定的16個示范縣(市、區),在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區域各占8個。三是堅持將連片整治與生態創建工作相結合。連片整治是生態創建的重要內容,對生態創建有積極地推動作用。我省2010年實施連片整治的高淳縣、錫山區、武進區、金壇市、吳中區、海安縣等縣(市、區)已被國家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縣(市、區);我省蘇中、蘇北地區連片整治示范縣(市、區)也相繼提出建設國家生態縣(市、區)的目標,生態創建全面提速。
落實三個保障。一是強化政府推動。省級層面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專門機構,落實工作經費,分管省長親赴現場檢查指導,示范地區均成立由政府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全省大部分示范地區都成立了工程建設前線指揮部,真正實現了靠前指揮,狠抓落實。二是加強規劃指導。在整治工作中,組織鄉、鎮、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心設計,注意保持村莊與周邊農田、林地、山體、水域等自然環境的有機關系,保持村莊的宜居尺度、自然肌理、社區形態、鄉風民俗和歷史文化。通過環境整治使得村莊風貌體現鄉村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彰顯生態韻味。三是落實配套資金。2010年省級財政落實配套資金0.71億元,市、縣(市、區)級財政落實配套資金3.28億元,中央和縣以上財政配套比達到1:1.6,帶動整合政府涉農部門資金投入近10多億元。通過農民投工投勞、村企結對、社會捐助等方式自籌資金近0.62億元,全面保障了工程建設、環境整治資金需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