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寫海鮮注水的文章,真的有些憤怒,吃到肚子里的東西怎么能馬虎呢?!本人是雖然沒有親自去捕過魚,但常年吃海鮮也算是半個海鮮專家了,杭州是個注重吃的城市,又是眾所周知的最具幸福感城市,這種事真是少見,至少我沒聽說過,現在看來還是要仔細求證!當即大街小巷的跑了好幾家海鮮專賣店和農貿市場,現在把個人觀察總結下好給大家做個參考。
禮盒包裝有玄機,會看才是王道
繞著杭城一圈,跑了好多海鮮禮盒專賣店,我發現這個包裝真是相當有學問。比如海鮮中號稱“全身都是寶”的鮸魚,有些商家包裝上寫的是“生態”,有些寫的是“有機”,有的寫的是“野生”,標的字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野生的比生態的要貴,為什么?為此本人專門電話咨詢了老家做海鮮生意的親戚。原來包裝上字是要經過審核的,是野生的要有憑證,“野生”是有絕對含金量跟優勢的,大家能想象一只山上的錦雞與一直養殖場的三黃雞的區別嗎?就是同樣的道理!商家為打擦邊球,或者表示養殖的技術純粹、品質好,“生態”、“有機”、“頂級”等等五花八門的說法就出來了,不過消費者也不用恐慌,因為工商部門都有質檢,養殖也有品質高下,畢竟餌料也是有講究的,在此講標簽區別不為別的,只為讓大家有個認知而已,只要大家謹記“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真理,就不用怕眼前霧氣濃厚了。
前兩天看了下網上的資料統計,現在市場上有六成的海鮮都是養殖的,一般常見養殖的海鮮有大黃魚、對蝦、牙鲆、鱸魚、海參、鮑魚、蛤蜊、扇貝、梭子蟹等,根據本人多年吃海鮮的經驗來看,養殖魚煮出來的湯發烏,吃起來有股土味,估計是因為吃帶有添加劑的飼料,而野生魚的湯清淡,吃起來新鮮味美,當然了價格肯定也是有差距的,野生魚價格高出養殖魚好幾倍的情況這是常見的。
重量與規格是兩碼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