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順龍
2011年,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以“打造金強川設施農業長廊”為目標,全面實施“2411”農業結構調整工程,即全鎮戶均建設2座溫棚、戶均種植4畝高效農業、戶均輸出勞動力1人、全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大關。
為了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華藏寺鎮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堅持黨政主要領導統籌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包村干部蹲點抓、農技人員分片抓、村組干部上門抓,做到組織措施到位、宣傳動員到位、政策資金到位、技術服務到位、產品營銷到位,使協會種植戶與龍頭企業聯動互促,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機制,真正做到領導、責任、任務、措施落實。將結構調整列入年度考評,督促鎮、村兩級干部沉下身子抓落實,確保進度和效益的發揮。落實工作責任,分解下達指標,實行周督查、周安排、月通報,強化督查、查找問題、通報后進,及時整改,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責任、人人受監督、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局面,不斷提升結構調整水平,引領群眾增收致富,全面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華藏寺鎮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抓手,按照“科學規劃、基礎優先、產業支撐、分步實施”的建設原則,在充分考慮建設地點的土壤、光照、水電路等條件的基礎上,按照“四大片區”布局和“2411”結構調整的思路,編制完成了設施農業“十二五”規劃。同時,組織編制金強川經濟核心區華藏寺鎮規劃,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全面實施農業結構調整。2011年全鎮新建日光溫室669座1538.7畝,累計建成日光溫室1474座2984畝,其中紅提葡萄溫室428座,蔬菜溫室1046座,建成300畝以上日光溫室集中連片示范點4個,100畝以上日光溫室集中連片示范點5個。通過農業結構調整,2011年日光溫室總收入達930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8.9%,戶均增收2187元,設施農業已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