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3日)一大早,邢臺南宮的關孝永就來到地里,雖然寒風呼嘯,但難得的“冬日暖陽”讓他忙著掀掉大棚頂端的草苫子。大風卷著塵土,撲向他開裂的雙手,草苫子的碎末粘在了頭發上,關孝永似乎毫無察覺,眼睛只盯著韭菜苗。
“離春節還有18天,快到收割的日子了,這韭菜才有寸把長,咋能讓它長快點?”關孝永盤算著,眉頭擰成了疙瘩。由于光照少,南宮市的一萬多畝韭菜一冬天都沒怎么長個,愁壞了近千戶菜農。
看著只有寸把長的韭菜,菜農一籌莫展
今冬光照少韭菜嚴重發育不良
邢臺南宮市小關村的村頭立著“萬畝無公害韭菜基地”的牌子。村里200多戶農民幾乎都以種植韭菜為主要生計。
小關村周圍是成片的蔬菜“工棚”。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稚嫩的韭菜苗只有一寸多高,蒙了三層塑料膜的幾個“工棚”長勢較好,但也不過比手指稍長,嚴重發育不良的,紫色的小芽才剛剛露出地皮。
“往年一進臘月,韭菜就長到六七寸長,春節正好上市。可今冬出太陽的日子太少,大棚和往年一樣管理,可韭菜長得實在太慢了。”關孝永掰著手指計算著日子,“再過10天就到收割的日子了,如果到了臘月二十五還不能收割,一冬的辛苦就白費了。”
關孝永五十多歲了,家里的10畝地全都種了韭菜,春節賣這一茬韭菜,是他們全家的主要收入。
看到記者來,菜農關元恒也湊過來。“俺家的六畝韭菜,也都沒長起來,家里還等著賣韭菜過年呢!”關元恒不住地嘆氣。
錯過季節價錢折半菜農“傷不起”
關元恒告訴記者,韭菜從11月中旬開始蒙棚,草苫子、塑料布、竹竿這些東西,每畝地要投入8000元左右。
“就等著春節前割這一茬賣個好價錢,要是錯過了春節再收割,價錢就要低一半,收回成本都難,更別說賺錢了。”關元恒說。
南宮市農業局蔬菜所所長秦瑞祥介紹,轄區內有10多個村子都是以種植韭菜為主,種植面積有一萬多畝,涉及近千戶菜農。
“韭菜對光照要求高,沒有太陽它就是不長啊!”這位被當地菜農稱為“蔬菜保姆”的老專家,比菜農還著急。
“希望有經驗的專家能幫我們出出主意,以使韭菜加快生長,這樣菜農的損失可以小點。”秦瑞祥說。
專家支招用植物生長燈增加光照效果最明顯
記者隨后就這一問題咨詢了相關專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