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執法人員查獲599瓶“問題油”。
記者臥底油廠揭黑幕
廣東東莞中堂鎮蕉利沉塘泥牛工業區的永隆食品廠是間只有10多名工人的小廠。記者近日以打工者身份應聘該廠調油工,發現該廠用大豆油、棕櫚油、花生油香精加粗制棉油勾兌成花生油,日產約3.5噸,銷往廣東省的深圳、東莞、佛山及省外的廣西、湖南、江西等地。
3日,東莞市工商部門突擊檢查長安、常平、石碣等地的農超市場,查獲大批該廠生產的“問題油”。這些問題油在包裝上貼上了“金鷹嘜”、“好日子”、“廚味香”、“金福星”、“廚坊”、“滿意”、“金龍”、“康師傅”等十多個牌子。浙江大學食品與營養系主任應鐵進教授稱,未精煉過的棉籽油有毒。粗制棉籽油可造成生精細胞損害,導致睪丸萎縮,致男性不育。
沒掛牌的正規油廠
2011年12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東莞市中堂鎮蕉利沉塘泥牛工業區,永隆食品廠門口沒有招牌,卻貼著一張急招調油、配油工的紅紙。在隔壁廠的工人眼里,這間廠很神秘:“平時基本上看到的是大門緊閉。每天晚上到了12點,還能看到工廠里燈火通明,都不知道在做什么。”工人說,要不是看到招聘信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這個工廠是做食用油的。自稱老板娘的中年婦女將“應聘”的記者領進廠內。簡單面試后,毫無經驗的記者成功“應聘”。
據介紹,該廠由劉姓兩兄弟合股所開,大劉負責管理以及訂單,小劉則負責生產進出貨。大劉老板給記者看了工商營業執照,廠名為中堂永隆食品廠。記者通過東莞市工商系統查詢,證實該廠確有登記注冊。
該食品廠原油車間有兩個容量30多噸的油罐,小劉老板說,一個裝棕櫚油,一個裝大豆油。原油的來源老板不肯透露,工人也說不清楚:“只知道是從廣州那邊運來的”。
“做花生油不可能真用花生”
第二天上午,工人們先燒油(因油罐內的食用油凝固),約2個小時后,小劉老板領著記者開始調油。這天,有兩個客戶要600瓶多種品牌的花生調和油。“我這里標明了一個80,表示客戶需要80%的大豆油,另外的20%就是棕櫚油”。
小劉老板抽取原料油,啟動攪拌開關,幾分鐘之后,走到調油室外窗戶旁,撥開一堆雜物,提出一個兩斤裝的塑料小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