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從1月2日起,廣西省河池市出現降雨降溫天氣,日平均氣溫下降2-4℃。那么,如果持續低溫天氣,是否會對全市漁業造成影響呢?就此,1月5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據了解,目前,河池市水產養殖面積達21.3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18萬噸,水產品總產值6千多萬元;魚苗生產2.5億尾,魚種產量1699噸。我市漁業總體區域布局,以“東塘西庫”為主體布局構架,其中優勢特色品種分布:以紅水河庫區為主的四大家魚大水面網箱高效生態養殖區,以東部縣市為主的龜鱉庭院養殖區,以宜州、大化、都安為主的羅非魚養殖區,以東北部及西北部縣為主的亞冷水性魚類養殖區,以東北部縣為主的禾花鯉稻田養殖區,以西北部縣為主的地方名特品種養殖區。
“由于受冰凍雨雪天氣的持續影響,2011年1月,全市11個縣(市、區)水產養殖都不同程度受災,受災面積共計 6543.5畝,凍死數量23萬多噸,(中國水產養殖網備注:按此數據得出每畝損失的水產品高達七萬斤,所以該數據有誤)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正是由于去年的慘痛經歷,更促使我們做好今年漁業的防寒減災工作”。河池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覃漢振對記者說。
面對每年冬季都可能遇到的魚類越冬考驗,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小長安鎮養殖專業戶覃禮初感觸頗多:“去年我的養殖區損失慘重,凍死魚類5萬多公斤,經濟損失40多萬元。吸取去年的教訓,今年過冬前,一方面,我對養殖區的輸水管道進行了改造,將山上的泉水引到養殖池中,按比例換水,確保池中水溫保持在17℃左右,給魚類提供一個相對暖和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配合飼料增加適當的脂肪含量,幫助魚體儲存能量安全越冬。”
據覃漢振介紹,由于大部分養殖區以養殖羅非魚為主,耐寒性比較差,一旦水溫持續一周低于6℃,大部分羅非魚就會死掉。從5日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收到的各縣(市、區)上報情況看,羅城縣部分養殖區,已出現羅非魚凍死現象,其他縣(市、區)還未有相關情況報告。接下來,他們將密切關注各養殖區情況,協助養殖戶做好生產自救工作,加強病害監測和防控工作。
就當前部分養殖區出現凍死魚的現象,覃漢振表示,養殖戶需及時清除死魚,進行無公害處理,避免因死魚感染造成更大的損失。此外,為了確保魚類能安全越冬,池塘養殖戶可以搭簡易的塑料薄膜棚,給魚塘注水,提高水位,這樣既可防止池塘水質惡化,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韋穎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