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月6日報道:(記者滕軍偉石壽河)素有“中國海帶之鄉”之稱的山東省榮成市,海帶產量約占全國一半,但在幾年前,這里出產的大部分海帶還只是用來提取工業用碘,豐富的資源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2008年,榮成市的山東海芝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日本海帶品種,培育出適合食用的深海小海帶,并通過深加工,將海帶制成速食面條、湯等各種綠色食品。目前,這家公司產品已有50多種,并出口到國外,經濟效益增長了十倍。
從賣原料到精加工,榮成市海帶產業的發展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2011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成為中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
規劃獲批一年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約占全國六分之一的海岸線上,打造出一個“藍色產業增長極”,成為中國探索海洋經濟科學發展之路的先行者。
據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超超介紹,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確定了14大重點產業,具有“涉海、深海”的特點。
張超超說,山東正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態環保等優勢產業的發展水平。
同時,山東將以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為重點,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盡快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