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37
每日,大米可能呆在你的粥水、白飯、米粉、壽司里,總之,無一例外地進入你的胃里。身處在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最大的稻米消費國以及稻米的老家,你怎么好意思說,自己不了解稻米!
稻米:從雜草到作物
我們大都知道,平常養的牛、羊、豬、狗之類的家畜家禽并非野生,乃是馴化而來,但是農學專業之外的人們很少會去想,我們絕大多數的農作物,從被高度馴化的玉米到馴化程度較低的咖啡,其實也是在歷史中的某個時期,從野生的雜草(樹)馴化而來。
稻米被馴化的特征,其實就表現在農作物和雜草的區別上,那它們到底有什么具體的不同呢?
1、雜草要自己負責播種自己,農作物則有人幫著播種自己。因此,雜草種子成熟得很快,熟了以后往往自己從果實里面跳出來,掉得滿地都是。而稻米成熟需要一段時間長得最快的也就是東南亞地區的2年7季(造),而且熟了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會散落,便于收割。
2、雜草的種子基本上沒法控制自己會落到什么樣的土地上,因為風一吹,也可能吹到水塘里去。它們也控制不了自己發芽時候的季節,例如秋天剛成熟落地時,可能一頭老黃牛走過,把它踩到土壤深處,發不了芽;冬天碰上一只老鼠打洞,把這粒雜草種子翻到土的淺層,剛發一點芽,就被凍死了……所以,雜草一般會以種子數量取勝,一粒雜草種子往往一代可以收獲萬把個后代,上百萬的也有,數量多了,體積就小了。
而農作物,會在合適的季節被放到合適的土壤里去,所以不用緊張地拼命生娃,生出來的娃明顯個頭大很多,一般一粒稻谷種下去可以收獲80到100粒米娃娃,常見農作物里最能生娃的西紅柿也就450倍左右的增生率,比雜草差遠了。
3、正是因為雜草對自己的后代所遭遇的環境毫無把握,所以除了拼命生娃以外,它還有一種機制,就是休眠期。雜草種子的休眠期可以很長,有些雜草種子30年都可以在土里不發芽,休眠期的種子抗潮不腐,抗高溫高壓的能力也比不在休眠期的種子強。所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指的就是雜草啦。但是,稻米種子的休眠期就很短,在曬干以后基本就沒有了。不然農民伯伯春天播下的稻米種子好多都不發芽,可不急人?
稻米從哪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