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天才記者宋海峰)在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進程中,我省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為突破口,全面推廣高效安全農藥,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效果明顯。去年,全省實現了化學農藥用量減少12%的目標,減少了6000噸農藥流入鄱陽湖。
我省農業生產每年要使用4萬多噸農藥。近年來,由于鄱陽湖周邊居住人口膨脹、工業負荷過重、自然災害頻繁,加上畜禽養殖糞便污染和農業污染,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壓力。為此,農業部門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的38個縣(市、區)全面推進“綠色植保農藥減量推廣行動”;植保部門篩選出55個高效安全農藥,大力推廣;各地制定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減量用藥技術,引導農民減少施藥次數。去年,吡蚜酮、甲維鹽等高效安全農藥及科學用藥技術應用面積達3000萬畝,化學農藥使用量的驟減,有效保障了農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各地大力推廣應用“三生三誘”非化學防治技術等綠色植保技術,并因地制宜進行單項技術的配套和組合。目前,全省建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192個,示范展示“三生三誘”非化學防治技術和高效安全農藥及科學用藥技術,“三生三誘”非化學綠色植保技術示范面積逾91萬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