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知名企業生產的一批液體乳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引起社會關注。“黃曲霉毒素m1”是一種什么物質?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是怎么產生的?記者進行了采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劉陽博士說,黃曲霉毒素m1是由牛、羊等哺乳類動物食用了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后,在體內經過羥基化產生的,主要存在于乳汁及腎、肝、乳腺中。黃曲霉毒素m1是一種強毒性、強致癌物質,200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i類致癌物。推薦閱讀朝鮮播放金正恩視察畫面:騎馬開坦克(組圖) 宇通否認綁架校車標準 丁書苗結識劉志軍后財富增10倍 蒙牛與現代牧場就問題奶相互推諉北大虧損校企發高額獎金高管被訴組圖:2011逝去的世界級傳奇人物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水皮:中國上市公司的真正問題
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認為,牛奶中出現黃曲霉毒素m1的原因是飼料中黃曲霉毒素含量過高。把發霉的谷物作為飼料,其中的黃曲霉毒素在24小時之后就能進入奶中。顯然,黃曲霉毒素跟雙匯瘦肉精很相似,問題看似出在原料,但企業沒有保證原料合格同樣難辭其咎。特別作為常規檢測項目,企業居然沒有自檢出來,說明其生產和質控存在缺陷。從行業標準到牛奶源頭,再到企業質控,各個環節的漏洞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危險的質量陷阱,不僅會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更會從長遠上損害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信譽。
劉陽說,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黃曲霉毒素m1的攝入量,我國及世界上許多國家制定了乳及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m1的限量標準。國家質檢總局把黃曲霉毒素m1作為乳及乳制品的必須檢測和監測指標。
要防控乳及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m1污染,劉陽建議,首先,防止飼料原料及飼料受到黃曲霉的污染。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玉米、小麥麩皮等飼料原料中黃曲霉毒素b1含量,若原料受到污染,應將受污染的原料剔除,并通過降解和去除技術減少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另一方面,在飼料加工和貯藏過程中,加強企業生產管理,保證飼料加工、貯藏環境的干燥、清潔和衛生,防止黃曲霉的感染和黃曲霉毒素的產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