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中早報》1月8日報道,自今年元旦起,進口奶粉紛紛降低進口關稅,尤其是奶源大國新西蘭已經是零關稅進口。然而,這樣的優惠政策卻依然未能撼動洋奶粉價格。記者在幾家大超市發現,進口嬰幼兒奶粉并沒有因為關稅下調的優惠政策,而做出價格上的讓步,洋奶粉依然保持“高姿態”,價格上并未出現任何松動,甚至還可能在今年有一至二輪的調漲。推薦閱讀增值稅擴圍部分物流企業稅負增2倍 欲逃離上海 貿易順差連續三年收窄 鐵道部網絡售票照顧下屬企業 能源局:研究征收化石能源消費稅電監會將制十二五電力改革路線圖組圖:揭秘韓國白領生活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趙曉:a股是賭場的最有力證據
按照我們一般概念上的理解,加在企業上的稅收會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頭上。同樣的道理,如果關稅下降,洋奶粉企業應當有空間可以適時地降低一些產品價格,讓消費者獲益,以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但現在的情況卻與我們一般的預想正好相反,洋奶粉完全無視給予自己的減稅優惠,不但繼續原價銷售,甚至表示會在今后有進一步地上調的趨勢。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有違市場經濟規律的現象,關鍵還在于洋奶粉現在有十足的底氣,能夠有信心完勝國產奶粉。在奶粉市場,特別是嬰幼兒奶粉,洋奶粉本來就占有不小的市場份額,但自從大頭奶粉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產乳制品企業聲譽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加之最近的蒙牛毒奶粉事件,讓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最后一點信心也失去了,國產奶粉面臨著極其嚴峻的局面。
對消費者來說,涉及到孩子的產品都格外地更加重視、也更加敏感,一旦某品牌的商品出現食品安全上的問題,消費者都會毫不猶豫地用腳投票。在這種形勢下,品質更為過關、讓消費者更加信賴的洋奶粉甚至不需做更多的主動營銷工作,消費者就會主動送上錢包,洋奶粉無視政策優惠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現象。
因此,如果要讓洋奶粉的價格走向合理的趨勢,我們的國產乳品的整個行業必須要自強、自律。溫家寶總理說,產品就如人品。只有自己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有值得信賴的產品和人品,才能贏回消費者,才能讓奶粉價格回到正常的市場秩序。
(文/金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