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黃商麻城購物廣場蔬菜專柜區異常熱鬧,大批市民在這里挑選禽、蛋、肉、蔬菜等農副產品。“我每天都來這里買菜,因為這里的蔬菜相對比較便宜,而且質量也不錯。”正在選購青菜的王女士高興地說。據悉,這是該市實施“農超對接”、破解農副產品“賣難買貴”的一個鏡頭。
近年來,農產品流通領域經常出現“賣難買貴”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農民遭遇“賣難”,另一方面是市民大呼“買貴”。為確保農民增收,同時穩定群眾生活必需農副產品的價格,今年以來,麻城市大力推行“農超對接”:通過在各商場超市和居民區建立農副產品專柜或直銷點的方式,讓農副產品以優惠價格直接進入市民的“菜籃子”。該市有關部門還主動與大型連鎖商場、超市以及農產品集貿市場溝通聯系,引導他們直接與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對接,建立“超市+基地+農戶”的供應鏈模式。“我們蔬菜專業合作社早上摘下的新鮮蔬菜,七八個小時就能送到超市柜臺。”該市宋埠鎮兆至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明兆高興地對筆者說。
實施“農超對接”后,一方面解決了農民賣菜難,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省去了收購商和批發商等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讓市民買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真正做到讓農業得發展、企業得效益、群眾得實惠。截至目前,該市已有30多個專業合作社與該市各大超市、商場建立了“農超對接”直供銷售的供銷關系。對接品種涉及蔬菜、肉類、禽、蛋等六大類近40多個品種。(劉維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