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12年鐵路春運面臨5個方面的考驗。由于春運開始早,春節、元旦僅相隔三周時間,元月8日至14日春運第一周,學生流將與民工流匯合,形成節前首個高峰;元月15日至21日春運第二周,學生、民工、探親流交織重疊,將匯聚成春運客流最高峰,建議廣大旅客錯峰出行。【春運專題】
中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第一評論: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曹林對春運話題進行如下點評。
曹林:對于“過年為什么回家”,想說說農民工這個群體,過年回家對于其他群體來說,可能更多帶著一種“情感補償”的意味,但是我覺得對于農民工這個群體來講,可能它有更多很特殊、很現實的意義。比如過年回家代表很濃厚家庭保障的色彩,(對于此)媒體做過很多報道,例如當下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現象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對農村來說,年輕人都到城里去打工賺錢了,整個農村空心化,只剩下老人、婦女跟孩子,確實帶來了不小的社會問題,如留守兒童得不到好的教育、犯罪比較嚴重低齡化;而且農村的社會保障可能比較不完善,老人得不到好的保障;不少地方出現了村霸也跟農村的空心化有關,這些問題并不是出門在外打工這些人寄點錢回家就可以解決的,所以說,過年回家不僅是對漂泊在外的這些農民工兄弟的一種精神撫慰,最關鍵的是對這種空心化的農村來說更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在農村,無論是老人的養老,還是孩子的上學,還有其他的保障,很多時刻只能依靠自給自足這種家庭保障,而這種保障的重擔很顯然又落在了在外打工的那個人身上,所以說很多時候為什么都要過年趕回家,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履行這種家庭保障的功能”。
因為我們的春運人流中最大的一個人群就是農民工兄弟,這是別人替代不了的。前幾天有一家媒體報道說,有一農民工排隊排了6天6夜為了買票回家,我從中看到的是他這么不惜代價買票回家,因為家里離不開他,與他分開了一年的孩子、愛人、父親母親太需要他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