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我市將免去14類219種蔬菜流通中的增值稅,市內從事蔬菜批發、零售的商戶將省去一筆可觀的開銷,通過降低成本以調節菜價。減免此稅種究竟可以幫市民省下多少買菜錢?記者聯系到我市部分蔬菜批發公司和大型超市,幫市民算了一筆賬。
批發商一年省下20萬元
市民吃到的蔬菜,大概要經過從菜地到批發商再到零售商的過程,才能被市民買回家,除生產者(菜農)無須繳稅外,批發商和零售商都將根據經營規模繳納 3%或13%的增值稅。據我市吉栗園商貿有限公司業務部李經理講,該公司每天有50余種蔬菜運送到市內各超市和農貿市場,每年銷售總量達七百噸,去年一年僅增值稅就繳納了22萬元,刨除蔬菜在運輸中的耗損和人力開銷,公司利潤并不可觀。如今,增值稅被免去,菜價中若減去增值稅的部分,蔬菜降價會引來更多市民購買,也減輕了批發公司的銷售壓力。
一斤蒜薹能便宜7毛錢
昨天,記者來到友誼路一家大型超市,看到生鮮區不少市民正在挑選菜品。據該超市負責人講,超市蔬菜按賣價與進價的差額上繳增值稅,一般按照進價的 8%加價出售。去年,該超市銷售蔬菜繳納的增值稅達12萬元。他表示,生鮮食品主要靠薄利多銷,免去增值稅更利于超市經營,或增加蔬菜品種滿足消費者需求。
吉栗園公司李經理幫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冬季十分暢銷的蒜薹為例,若批發公司賣給超市的價格為每斤5.5元,超市加價8%則以每斤5.9元零售, 5.5元中13%為增值稅,今年起免除增值稅后,批發商賣給超市不含稅的蒜薹價格則為每斤4.87元,超市加價后則將以5.2元每斤零售,相比免稅前便宜了7毛錢;若以尖椒為例,批發公司免稅前以5元賣給超市,超市零售價格5.4元,免稅后,批發價為4.4元,零售價為4.8元,每斤可省下6毛錢。
菜價下降或有“延遲效應”
采訪中,市國稅局流轉稅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免收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助于扶持農業生產,該稅種在財政收入中比例較小,但對于個體經營者來說,將省下一筆可觀成本,市民也將直接受益。
對此,我市農業專家表示,蔬菜的價格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幾乎每天一波動,蔬菜市場的供求比例、進場費、攤位費、運輸以及人工費,都將直接影響蔬菜價格,因此,盡管免征增值稅將對蔬菜價格產生一定的控制作用,部分蔬菜價格可能降價并不明顯。另外,由于減免的流通環節費用傳導到零售終端還需要時間,菜價降低的實際效果或將延遲一段時間后才會顯現。(王辛娜,原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