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自家一畝三分地,轉崗企業掙工資,老弱婦孺留守一族,難以勝任科學種田重任,加之各家各戶分散耕種,難以形成產業帶。面對新形勢,如何讓分散的土地發揮更大效益?15日,市政協委員、北京東昇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寶平針對這一問題提交了《關于推動北京市部分鄉鎮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的建議》提案,建議政府介入推動京郊分散土地打組合。
“就以今冬的大白菜為例,因為缺乏暢通的市場供求信息,農民一家一戶盲目跟風種植,集中上市,造成價格一路跳水,農民白忙活賺不到錢。”劉寶平委員認為,北京特殊的環境條件,制約了農產品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仍以小規模分散方式進行經營,存在生產成本高、獲取信息難、采用新技術不暢通、市場談判地位低等諸多問題,不利于農業技術的快速推廣,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也不利于土地生產效率的提高。
“雖然近年來本市土地確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土地流轉機制仍待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較低。”劉寶平在提案中建議,率先在一些土地確權工作扎實、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重點農業鄉鎮,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試點,探索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的規模化經營模式。同時,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信息發布、價值評估和市場監管的功能,支持“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規模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