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商務部18日舉行發布會,通報2011年商務運行情況。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對于農產品流通的問題,今年商務部將會花較大精力研究。
對于農產品流通的問題,沈丹陽表示,去年以來商務部和發改委、農業部門等專門做了比較深入的調查,發現農產品流通現在確實存在一些需要從長效機制方面來加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問題比較多的是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家感覺到去年農產品價格上漲,個別產品漲幅比較大;另一方面,有一些商品出現滯銷、賣難。經常會看到這個地區出現這個產品賣難,那個地區出現那個產品賣難,可能就是局部地區的個別現象,但是放到具體種植這類產品的農戶來講就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要想方設法來解決。
沈丹陽認為,長效機制固然重要,但是長效機制不是一天兩天建立起來的,需要統籌、系統、綜合的來考慮。因此既要考慮長效制度性的問題,又要考慮突發臨時性問題的解決。去年在解決個別的農產品價格過高、漲幅過大的問題上,農產品價格過高,盡管流通環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不高和流通環節中各種費用成本過大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去年主要是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提效,更多是從抓規劃、標準、組織化程度的提高這些方面來著力。比如去年完成330項的行業標準制定工作,這是一方面做的提效;另一方面我們花了一些功夫在降低流通費用上。這兩方面去年都已經見到了成效,對抑制農產品價格的過快上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沈丹陽介紹說,有很多機制,比如市場運行機制、市場調控機制、風險救助機制等。同時還綜合采取了信息引導、產銷銜接、進出口調節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措施效果也是不錯的。無論是抑制農產品價格過快增長還是防止“賣難”的頻頻發生,都必須考慮長效機制。因此,商務部牽頭起草并經國務院批準,去年12月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有針對性、非常重要的管長遠的文件。因為這個文件對加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對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相關稅費、加強信息監測和預警等方面都系統地制定了政策。
“今年商務部將會花比較大的精力來研究貫徹落實這個重要文件。這個文件還是需要和很多部門來共同做進一步的研究,還有一些配套實施的細則。相信如果把這個文件落實好,剛才提到的長效機制的問題,一些長遠的問題,一定會得到好的解決,”沈丹陽說。(又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