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鄉蘋果總體來說是小年,加之受春季旱情嚴重的影響,部分弱樹坐果較差,估計減產20%左右,產量應該在3500萬公斤上下,套袋蘋果1.5億只,優質蘋果應在2500萬公斤,按去年最低價格每斤2.5元計算,全年蘋果總收入1.2億元,全鄉戶均收入5.5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達到5730元。”日前,靈寶市寺河鄉黨委書記張磊興致勃勃地向記者盤點了寺河鄉2011年的蘋果生產和收入情況。正是因為該鄉黨委、鄉政府在過去傳統管理方式的基礎上頻出新招,才使得該鄉的經濟發展取得如此明顯的效益。
寺河鄉位于崤山深處,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該鄉是聞名全國的蘋果生產基地,也因此獲得“中國鄉鎮百顆星”的稱號和“河南省農業戰線十面紅旗”之一的殊榮。
近年來,寺河鄉黨委、鄉政府在傳統管理的基礎上以創建國家標準示范園為目標,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園的技術標準進行管理,同時充分利用該鄉蘋果的知名度,通過單位團購、專業戶代銷、送當地果汁廠三個渠道,使得該鄉所生產的蘋果不受市場大氣候的影響。鄉黨委、鄉政府還采取各種措施不遺余力地提高該鄉蘋果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利用一切機會宣傳該鄉蘋果。
這些新招的不斷出手,使得該鄉的蘋果生產花樣翻新、先進的生產技術連連引進,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從而使農村經濟更“活”了,農民生活更“火”了。
(劉景華,夏峻,杜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