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部分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以來,通過養殖和種植,不僅能夠滿足本校學生就餐,還能向其學校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肉、禽、蛋和蔬菜。這是促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昆明開展以種菜、養豬為主要內容的勤工儉學活動,重點解決學生吃菜難、吃肉難的問題,讓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能吃上新鮮蔬菜,每周都能吃上肉。生動鮮活的事實,充滿希望的前景,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勤工儉學工作是學校后勤工作的主要載體,仍有著無限的生命活力,對鞏固“普九”成果、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開展勤工儉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和特色,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內在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培養新型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舉措。
各地各校要進一步端正勤工儉學工作方向,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要強化服務素質教育,始終把勤工儉學活動作為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充分利用現有勤工儉學的資源,為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場所,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條件。要以服務教育“兩基”大業為目標,以服務學生健康成長為著眼點,把助學助教服務基礎教育作為勤工儉學和學校后勤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
各地各校開展勤工儉學應堅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繼續保持和發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辦事業的優良作風,要突出服務功能,解決好學生吃菜難、吃肉難的問題,進一步營造中小學勤工儉學良好的發展環境,讓勤工儉學活動這株日益壯大的樹能夠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