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糧食生產表彰獎勵大會,鄧州作為全國產糧大縣,又一次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并連續8年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稱號。
鄧州,古稱“穰”,素有“中原糧倉”之稱,是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全國耕地保護先進縣市。近年來,我市在抓好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毫不放松農業生產,尤其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走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科學發展之路。
優化配置資源大力整治土地
冬日的暖陽下,一眼望不到邊的綠油油的麥田里,紅頂機井房錯落有致,排水渠縱橫交錯,田間水泥路干凈整潔……在鄧州市高集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優勢正在顯現。不遠處,幾位農民正在地頭續建u形水泥渠。盡管時近隆冬,但大伙兒的干勁依然熱火朝天。
“去年我們這里干旱3個多月,但我們村位于示范園區的麥子畝產高達1300斤,要是在以前麥子就絕收了!”腰店鄉大房營村農民房志選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
站在老房身旁的一位群眾插話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以前我們這個地方是個‘黑土窩,十年九不收,5年前麥子平均畝產不到600斤。”
“中央明確提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措施是耕地保護,最有力的手段是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
鄧州市市長劉樹華說,“鄧州的做法是,充分整合20多個部門的涉農項目和資金,集中投入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使資金、資源、項目、技術等得以優化組合,在共同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
截至目前,鄧州累計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4.3億元,建成了4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涉及12個鄉鎮、120多個建制村、30萬畝土地。園區建成后,對園區內的種植模式、品種選擇、測土配肥、整地播種、病蟲草害防治、抗旱排澇等環節進行全程跟蹤服務。
據我市農業部門統計,在2010—2011年冬春旱災嚴重的形勢下,園區內小麥卻實現了大豐收,平均畝產1032斤,最高畝產達到1300斤,優質小麥、玉米單產畝均增產20%以上,園區內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達55%以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