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阿爾及爾1月12日報道:(記者黃健)“筷子在哪里?中國的春節快到了,我要用中國筷子品嘗中國餃子,”因·圖什中學的教師貝卡拉住記者問道。熱騰騰的餃子旁,刀叉整齊地擺放在桌上。
貝卡是參加12日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感知中國春節”招待會的一名客人。這一天,來自因·圖什中學和伊本尼·哈茲穆中學的師生,以及阿國民教育部官員近50人歡聚一堂,共同感受中國龍年新春的年味。
活動中,主辦方放映了全景展現中國春節文化與民俗的紀錄片,并開展了中國知識有獎問答,在場師生踴躍參與競答。隨后,中國廚師展示了拉面、包餃子等傳統面食技藝。粗大的面團在廚師手中上下翻飛,片刻間變成縷縷細絲。師生們看得興奮不已,紛紛上前親自嘗試。活動現場歡聲笑語,氣氛熱烈。
對于中國的春節,阿爾及利亞人其實并不陌生。在問答環節中,賓客中很多人都能準確說出中國的農歷新年叫做“春節”,還有人能夠用標準的中文說出中國人在春節必吃的食品——餃子。
這份熟悉的背后,是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我小的時候,曾看過一些講述中國百姓建設家園的雜志,還有不少關于中國文化方面的連環畫,”阿國民教育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尤塞夫對記者說,他特別喜歡中國的素描,在他看來,“黑白間,寥寥數筆,山水盡顯”。
而對13歲的阿明娜來說,她眼中的中國文化是長城,是故宮。“在外國文化中,我最喜歡中國的文化,她有悠久的歷史。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去中國,”她對記者說,很遺憾學校現在沒有開設中文課,她希望能學習中文,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對于中阿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劉玉和在致辭中說,中國與阿爾及利亞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兩國傳統友誼源遠流長,不斷豐富的文化交流成為兩國民眾增進了解、加深友情的橋梁。
尤塞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龍年寓意吉祥之年,希望阿中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能取得更大進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