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記者在采訪中四川新聞網蒼溪1月18日報道:(新春走基層報道組記者)
深冬的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上,撲面而來的嘉陵江上吹過的江風割在臉上,有些刺骨的疼,本來裹著厚厚羽絨服的記者還是不自覺地打了個寒戰,縮起了肩膀?!斑@是風口上,小心別著涼了。”同行介紹情況的建設部老鄒關心地說?!澳悴焕鋯??”面對記者的疑問,老鄒笑笑,“5、6年了,每年吹,天天吹,早就習慣啦!”
從2006年初建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一期工程開始,老鄒就隨投資方公司扎根在了廣元蒼溪,這個叫做亭子口的地方。妻子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從西安老家趕來,“隨夫出征”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戰地家屬”。雖然一家人遠離故土,在這個離蒼溪縣城都還有一段距離、沒有任何娛樂購物項目的地方常駐,但一家人能廝守在一起,在老周看來,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那家中的父母怎么辦?”聽到這個問題,老鄒停了一下,“國家搞建設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有時候要忠孝兩全真挺難的”,老鄒樸實的臉上透出一絲無奈,他說自己平時能一家人在一起已經夠幸福的了,所以雖然每年春節都很牽掛家鄉的父母,但為了讓其他家人未在本地的同事回鄉探望親人,這么多年了,自己只回家過一次?!爸荒芪欣掀湃珯啻砹恕?,每年春節時分,老鄒只能把對父母的牽掛深深埋在心底。
像老鄒一樣春節不能回家的亭子口工程建設者們還有很多。司機小黃也是春節留守“大本營”的一員,他說想家人時,自己總是會買很多東西寄給親人們,“啥都買,土特產、保暖內衣,看到啥好就買啥,總想給家人彌補點,但自己也知道啥也比不上我回家。”那為何還是要選擇留守?小黃和建設部副主任張小春的想法一樣,“看到工地上這么多同事干得熱火朝天的,自己很受感染,能早一天完工,把工程做好,早一日造福百姓,就是對我們過年不回家最好的補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