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柏林1月19日電(記者郭洋)先是出現“二惡英雞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后是出現含超量抗生素殘留物的“抗生雞”,德國近兩年屢屢曝出食品安全事件,令當地消費者倍感憂慮。這也反映該國食品監管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德國的食品問題并非單方面,從銷售渠道、監管人員到監管標準都存在不足。比如網上購物已被大量德國消費者所接受,但由于監管不足,消費者很容易遭遇“問題產品”。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消費者中心調查人員在ebay、亞馬遜等知名購物網站隨機購買了70種標有瘦身健體等功能的保健品,結果發現30%屬“問題產品”。推薦閱讀伊朗將美軍無人機據為己有 計劃送還飛機模型給美國 去年國企利潤2.26萬億十二五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 制造業拖后腿 fdi再現負增長 春晚彩排趙本山排場大(圖)關羽和希特勒在一起 驚世油畫(圖)[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趙曉:收入差距為何有增無減?
對此,德國聯邦食品檢驗員協會主席馬丁·米勒說,對網上銷售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管難度“過大”,食品檢驗員已不堪重負。
另一方面,監管人員短缺也讓許多措施難以落實。聯邦食品檢驗員協會主席米勒承認說,德國在食品檢測方面的確有不足之處,而這與監管人員短缺的現狀不無關系。
據介紹,德國聯邦和地方層面目前共有2500名食品檢驗員,而他們需要對110萬家企業進行檢驗,包括街邊的小吃店以及牲畜屠宰場,檢驗難度之大不言自明。
對于這一問題,米勒建議政府部門在全德范圍內增設1500名食品檢驗員崗位。他認為,增加崗位雖會為政府帶來每年約5000萬歐元的額外支出,但事關民眾健康,這筆錢“不應省”。
監管標準不一也讓德國的食品安全網漏洞百出。米勒說,在德國去年暴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中,就發現各聯邦州上報的數據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放在各州政府手中的食品監管大權已“不起作用”。他說,德國應改變現在各聯邦州“各自為政”的食品監管模式,將權力集中在聯邦政府手中。
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協會董事比倫也說,聯邦政府應實行食品監管改革,“遠離聯邦制下的地方主義”,必要情況下,由聯邦政府“強制落實”監管措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