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方ic
文/羊城晚報記者余燕紅
目前我國約70%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因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發病/死亡率的相對風險隨血壓升高而顯著增加。為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和患者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風險管理的關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近日在杭州共同啟動了“2012中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風險管理項目”。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主任委員、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在會上指出,隨著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治療臨床試驗證據增多,可以使用具有明確降低心血管風險適應癥的降壓藥物,優化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降壓治療方案,提升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降壓治療的達標率、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死亡。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僅降壓還不夠
54歲的李大媽,發現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已有5個年頭,長期服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入冬以來,李大媽每天早晨都覺得胸口悶悶的,還有頭暈、心慌等癥狀。三天前李大媽早起晨練,突然感覺胸悶加重,急赴醫院。經診斷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以急性冠脈綜合征入院治療。
李大媽不解,自己非常有規律地服用降壓藥物,為什么病情還會加重呢?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繼光教授分析說,且不說天氣等誘發因素,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降壓治療十分復雜,僅僅降壓是不夠的,還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進行降壓管理的優化。
“然而,目前醫生和患者對高血壓導致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認知仍較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控制率也不高。”胡大一教授介紹,“一項在全國三級醫院進行的大規模調查研究表明,醫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中20.1%合并有冠心病,同時冠心病患者也常合并有高血壓,血壓升高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致使冠心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
優化方案遵循“降壓護心”原則
中華醫學會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安教授介紹說,在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這樣的高危人群進行干預時,應根據心血管疾病總體風險決定治療方案,并重視具有明確心血管保護證據的arb類藥物,通過優化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降壓方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實現“降壓護心”的雙重保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