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馮驥才要來家里,王學勤一上午都在不停地忙乎,周圍鄰里知道這個消息后,也都早早圍在胡同口,爭著給王學勤報信兒。王學勤為馮驥才準備了一大盆紅棗、自家炒的花生,還有就是他最拿手的“缸魚年畫”了。
“缸魚年畫”結友誼
作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從2001年開始主持中國木版年畫搶救工作,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馮驥才和這位楊柳青的農民老藝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楊柳青年畫分“細活兒”與“粗活兒”,與楊柳青畫社出品的精致年畫相比,王學勤的“缸魚年畫”就是典型的“粗活兒”,他繪制的大魚色彩艷麗,活靈活現,胖頭胖尾,招人喜愛,這種原汁原味、帶著濃烈民間色彩的年畫,如今在中國大地上算是稀罕之物了。也正是這個原因,馮驥才對王學勤始終惦記在心,每到春節前,馮驥才準會備上禮物,來到這位老友家中坐上一坐,這個慣例如今已堅持了十年。
民間藝人上了“大書”
“看我給你帶來了什么好禮物?”馮驥才一路拉著王學勤的手,從胡同口走進王家,還沒坐定,馮驥才就興致勃勃地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大書。“這上面寫的可全是你……”隨著馮驥才的指點,王學勤在書中看到了很多自己的照片:有“田野畫室”中的“工作照”,有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明星照”,有在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展覽上與觀眾的“粉絲照”……看著照片中的自己,王學勤笑得合不攏嘴,看著看著,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是我的福分啊,我一個農民上了書本了!”
馮驥才給王學勤帶去的這本大書是《中國木版年畫傳承人口述史叢書》中的一本。這套由馮驥才擔任主編、由木版年畫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的沉甸甸的作品,是將全國各地木版年畫產地的傳承人進行科學的梳理,以口述實錄的方式整理成冊,是為后人留下的一份珍貴的民間文化檔案。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民間文藝大獎“山花獎”頒獎典禮上,這套叢書獲得了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而對于王學勤來講,叢書的價值可以說是將他的“缸魚年畫”,還有他獨特的民間制作技藝,完好無損地留給了下一代人。
好日子讓心里更敞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