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林)自2008年初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以來,近3年,我省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23億元,用于支持以村衛生室為基礎、鄉鎮衛生院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為支撐、縣級醫院為中心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群眾就醫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級綜合醫院建設達標率分別由2007年的37.5%、33.7%和45.6%,提高到了2011年的98.7%、93.1%和97.5%。
大投入、強硬件,狠抓提高人才隊伍水平這個讓群眾看得好病的根本。2008年以來,我省創新實施了基層醫療衛生隊伍選聘培養工作,為鄉鎮衛生院公開招聘執業醫師353名。在中央財政每人每年補助2萬元的基礎上,省財政每人每年配套1萬元,用于補助招聘醫師的工資收入、進修培訓等。2010年我省還啟動“定向培養鄉鎮衛生院醫學生”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為鄉鎮衛生院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1600名、專科生1000名。種種舉措擴大了衛生人才總量,提高了衛生人才整體素質。
讓城市大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院,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技術水平。近年來我省建立起了城鄉醫院長期穩定的對口協作關系,僅2011年就有30所城市三級醫院與55所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結對”關系,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126所鄉鎮衛生院“牽手”,大大提高了基層醫療技術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成為群眾看病就醫的首選場所,基本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也為建立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打下了基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