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道:(記者/黃穎川周志坤)“計劃生育要管,火葬也要管,村委會干部‘管生管死,每個月卻只有800多元工資。”省人大代表、英德市大灣鎮麻步村黨支部書記蔡林感慨,在貧困地區,村委會辦公經費每年3萬元,實在是不夠用,干部工資過低,也導致人才不斷流失,干部隊伍空心化,很少有人愿當村干部。
“現在物價這么高,800來元的工資根本就不夠用。”蔡林建議,有必要進一步配套貧困村村委會的辦公經費。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認真實施省扶貧開發條例和實施意見,實現3409個貧困村、37萬貧困戶基本穩定脫貧。推進產業扶貧,發展“一村一業”。推進金融扶貧,擴大貧困村小額貼息貸款和農民互助資金試點范圍。加強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加快水庫移民安居工程建設。繼續辦好“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抓好援疆援藏及對口幫扶工作。
不少來自農村基層的省人大代表表示,每年3萬元費用的定額標準是10多年前定下的,現在物價這么高,3萬元根本遠遠不夠。國家在不斷調整貧困線標準,那么貧困村的標準也要考慮進行調整。“建議財政配套部分村委會的運作經費,使村委這個最基層的政權能正常運作。”
而根據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從2009年7月至去年第三季度,在“雙到”扶貧中,全省各級領導到村共近39萬人次,干部職工到戶達278萬多人次,有1萬多名干部扎身基層駐村扶貧;截至去年9月底,貧困村平均集體經濟收入已近5萬元,近六成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
此外,蔡林還建議,政府加快完善農村電力設施,加快農村電網改造,他說,這樣既能滿足廣大農村百姓的用電需求,也促進內需增長。“貧困地區農村電力往往只能滿足照明,線路殘舊也只能滿足照明,其他功率稍大的家電根本無法使用,導致大部分家電只是擺設。”
蔡林進一步舉例,因為電壓的問題,洗衣機、空調、微波爐、電冰箱等城里非常常見的家電在農村家庭都無法使用。這也使家電下鄉政策受到很大限制,政府要加大落后地區,特別是山區的農網改造,以促進經濟的長效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