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報道:“必須重建民眾對公共食品安全的信心”。昨日,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二聯組討論現場,多位政協委員聚焦食品安全問題,地溝油、蘇丹紅、三聚氰胺屢屢被提及。來自香港的省政協委員侯懷娜,以30多年來在深圳羅湖口岸親歷的三次人潮變化,生動說明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難遏制,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侯懷娜委員是香港嘉盈電腦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新欣網絡有限公司董事,1976年赴港發展。她說,30多年來,無數次進出深圳羅湖口岸,親眼見證了三次耐人尋味的人潮變化。
第一次是在上世紀70年代,內地物資匱乏,人們想辦法把香港的“洋貨”搬過來,家電、紗巾、的確良布、塑料用品都有。
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內地產品價廉物美,香港人開始流行到內地采購藥材、家電、床上用品,甚至包括豬肉。
第三次就是最近幾年,又出現新的人潮。侯懷娜說,上個月的一天早上,她從羅湖過關到深圳,發現內地這邊人潮涌向香港,黑壓壓一片,一問才知道,當天是香港工展會的第一個周末,很多內地人帶著箱子去香港采購,買的不是奢侈品、電子產品,而是奶粉、醬油、糕點等日常食品,其中李錦記在工展會上的營業額同比增長了70%,內地人是最主要的購買群體。內地人到香港買奶粉、打醬油,主要看重食品安全,并且洋奶粉的價格也比內陸優惠許多。包括奶粉在內的很多食品和日用品,大家認為在香港買的東西更靠譜、質量更可靠、更安全。
建言
嚴格執法、嚴格問責
侯懷娜委員說,全國和湖北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制定得非常詳細,但是執法不嚴、知法犯法的現象依然存在。要盡快重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一方面要嚴懲黑心食品商家,加大違法成本,另一方面必須嚴格執法,對于執法不力的的職能部門,要嚴格問責。
重罰黑心食品企業
省政協委員、香港福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許華杰,與袁淦麟、何志豪兩位來自香港的委員聯名提交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提案。許華杰委員在大會發言中,將他們的建言概括為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公開,明晰主管部門問責制度和獎懲制度,建立食品企業誠信不良記錄收集、管理、通報制度和行業退出機制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