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召開的沈陽市餐飲行業首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上,沈陽市服務業工會和沈陽市食品藥品安全聯合會分別代表餐飲行業職工方和企業方,簽訂了該地區首個餐飲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這份惠及20萬餐飲從業人員的集體合同是沈陽市簽訂的首個市級行業性工資集體合同,也是遼寧省簽訂的首個餐飲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
據悉,目前,沈陽市有2.1萬戶餐飲企業,從業人員近20萬人,普遍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人員流動性大,社會保障覆蓋率低、參保人員少,職工收入水平低、節假日加班不按規定支付報酬等問題。餐飲行業不僅是職工收入最低的行業之一,也是勞動關系矛盾相對突出的領域。
2011年8月,在沈陽市總工會的積極推動下,市服務業工會啟動了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在對2000戶餐飲企業、5000名職工進行問卷調查基礎上,向企業代表組織——市食品藥品安全聯合會發出了協商要約,得到了同行業企業行政方的積極響應。4個月來,雙方就合同條款,特別是工種崗位的劃分和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漲幅的確定進行了數十次溝通、7次協商。
《沈陽市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共十九條四十一款,分地區、企業規模、工種崗位,量化了最低工資標準和職工工資增長幅度。明確市內九區和開發區,本行業最低工資標準為目前沈陽市最低工資標準的115%,即每月1265元;新民市、遼中縣等一市三縣,本行業最低工資標準為目前沈陽市最低工資標準的108%。即每月972元。本行業年度職工各崗位工資增幅不低于10%。區、縣(市)、開發區及以下行業集體合同、企業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中有關勞動報酬標準不得低于本合同的規定的標準。
沈陽市高登大酒店員工高丹告訴記者,餐飲行業集體合同的簽訂,幫助企業實現了規范經營,也增強了職工的法律意識,和諧了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希望企業通過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吸引到更多的強人、能人。
沈陽市委常委、總工會主席鞠秀禮表示,餐飲行業集體合同的簽訂,是沈陽市總工會推行集體合同簽訂的標志性事件,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大勢所趨,未來發展的關鍵還要看具體合同的執行情況。希望餐飲行業員工和企業能夠同舟共濟、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為構建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記者劉策實習記者姬廣忠)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